教養方程式 2009年5月15日
 

作者: 王麗文

還記得以前有部影片叫“賴家王老五”劇中單身男主角與父母同住,不但不用擔心房租、家務雜事,自己上班賺得的薪資還可以花費在自己想要的奢侈品上,到處玩樂。這樣的狀況在華人世界並不少見,許多年輕人頻繁的換工作,每份工作做不到2~3個月,終究還是回到家裡蹲。這幾年更是因景氣不佳而順理成章的說自己懷才不遇,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大學還沒畢業的也因畏懼”畢業即失業”的可能窘境而盡可能的延畢(大學4年念成醫學院7年)或再繼續進修念研究所或攻讀博士學位,一切的經濟擔子又回到父母身上。這種族群在大陸出了一個貼切的名詞叫“啃老族”。
常聽到父母對小孩說:「你只要把書唸好,其他的事你不用管!」這樣的話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之下一點也不意外,為人父母大多都會盡其所能的栽培小孩唸書,只要小孩願意念書,他(她)甘願做小孩的“孝子孝女”。 殊不知這些父母好心鼓勵的話,其實就是小孩走向啃老族的『通關密語』。它讓小孩缺乏家庭和社會責任感,也阻礙了小孩適應社會的能力。現在我常跟小孩說︰「爸爸媽媽會慢慢越來越老,沒辦法照顧妳一輩子,你們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也要學會照顧別人,將來爸爸媽媽退休了就換你來照顧我們,就像爸爸媽媽現在照顧你們一樣」這些話聽起來有點嚴格,卻是預防孩子變成啃老族最有效的“加強型疫苗”。

如何開啟小孩的財商

不管是以前所謂的“草莓族”還是現在說的“啃老族”,大多都是因為沒過過苦日子,從小對錢沒有概念。台灣前幾年年輕族群爆發的雙卡風暴(信用卡、現金卡)也是因為對錢沒有概念。為了自己也為了小孩好,我們有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怎麼開發孩子的財商。

洪蘭教授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的導讀裡最後有這麼一段話,她說“這本書裡唯一遺憾的是羅傑斯先生只有教他的女兒如何賺錢,卻沒有教她如何用錢,賺錢固然重要,賺來了怎麼花才有意義,更是重要。” 因此我想“如何賺錢”的方法就交給投資大師講,而我就從“如何用錢”來跟大家聊聊。

錢是抽象的,對小孩而言,錢不過是一疊紙上面印著數字。有時小孩很難理解薄薄的一張紙為何能有那麼大的魔力。為避免他們長大後面臨卡債、債務等問題,我們得從生活中先讓小孩了解錢的價值。下面分別針對國小以下和國中以上的小朋友提供幾個方法大家參考:

國小以下的小朋友

1.定義“價值”

對錢沒概念往往是因為它實在太抽象了,因此我們得換一個他們小人國的語言說明,也就是用他們懂的事物“量化”。 例如:很多小孩愛喝養樂多,那麼養樂多就可以成為價值的單位,如果他想買一包氣球玩,那就可以告訴他:「這個汽球要用6瓶養樂多才夠買!如果你一天喝一瓶養樂多,那買氣球的這些錢可以喝6天喔!」通常小朋友會張大眼睛回應說 :「這麼多啊!」而認真的考慮是不是真的該買這個汽球呢?況且在學習判斷物品的價值的同時還可以順便練習數學,還真是一舉二得呢!

2.善用7-11認識塑膠貨幣

iCash卡除了方便使用外,其實也可以讓小孩認識“塑膠貨幣”(信用卡也是塑膠貨幣之一) 。很多小孩看到父母親購物時刷卡付款就以為只要一張卡片就可以買東西不用付錢,長大後使用信用卡刷卡不眨眼,沒有付錢的感覺,很容易就把卡給刷爆了。在我女兒國小一年級時,我特地在iCash剩下幾元時要她幫我買1瓶礦泉水,因為剩餘金額不夠自然無法付款,她只好回來找我並告訴我這件事,於是我請她拿了500元去櫃檯加值後再付款。這樣的過程讓她記憶深刻並且對塑膠貨幣有了清楚的概念。第一次說明給小朋友聽時,他們還一直問我「錢怎麼存到卡片裡啊?」


國中以上的孩子青少年

1.跟小孩一起上街購物一起發現價值

請她陪你一起購物並參與決策過程。有一天我帶著一個朋友的小孩(13歲)到藥局買OK?,架上擺了7、8種,價差很大,她問我為什麼?我請他仔細的看了一下,她發現有些一包裡有10個,有些一包20個,有些一包裡大中小SIZE都有,而有些有特殊功能,例如︰防水或含藥或是表面印有知名卡通圖案,或者是不同國家廠商生產等等•••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影響價格,在決定要買哪一種的討論過程中,就可以協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小生活大智慧喔!

2.舉辦消費券討論會

請孩子為3,600元的消費券做個消費計畫表。一般人財務出問題通常是因為收支出問題,因此若能早點開始培養孩子計劃消費的習慣,對於成年後的收支預算控制應更能掌握。

3.為孩子開個銀行戶頭鼓勵儲蓄

羅傑斯告訴他的女兒要”學會終身儲蓄”,他說:「那些懂的儲蓄、明智投資的人,就是生活最無憂的人。」我想他的意思是學會儲蓄才能有盈餘理財,才能生活無慮。所以儲蓄是一種習慣,而且是好習慣。

4.對孩子不能有求必應,而是延遲享受

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個實驗裡發現,不急著吃棉花糖的小孩在長大後有比較高的機會成功,但在華人社會中普遍有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觀念,只要能力所及,父母親都會提供給孩子一切所需。但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您是要釣魚給孩子吃,還是要給他一根釣竿教他怎麼釣魚呢?不妨多思考比爾蓋茲說的:「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5.在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小孩打工

拜電視媒體之賜,現在的小孩眼高手低,只想賺大錢,羨慕螢光幕前的五光十色、追逐名牌。他們看不到父母辛勤工作的樣子,也就無法了解賺錢的辛苦,只想用最快的方式一步登天。因此若能藉由適當的打工,在體會踏實的工作同時提升孩子自我的成就感何樂不為呢?

6.給小孩適當的零用金

要小孩學會預算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適當的零用金。人都是這樣,要從自己口袋掏錢出去總是會比較謹慎,而孩子在一開始擁有零用金時一定會有衝動購物的行為,一陣子之後他會發現自己的錢總是不夠而開始審視自己哪裡花太多?哪裡亂花?進而慢慢調整並控制,但請爸爸媽媽務必要注意一點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只要陪伴、討論跟引導即可。無須規定他要怎麼運用他自己的零用金,否則還是達不到他學會自制的過程。至於零用金金額的多寡倒是可給孩子機會陳述一下他需要零用金的原因,以及他打算如何使用,有點時間的話甚至可以請他寫個企劃書申請,也是挺有趣的。

7. 與孩子一起練習分辨 "想要還是需要”

小孩難免會看到別人擁有很可愛或很特別的東西而也吵著要有,這時我會問他:「是你想要還是你需要?」他們總是會問我:「那有什麼不同?」舉個例子:買個裝錢的皮包是需要、但已經有了皮包還要再買一個超卡哇伊的Hello Kity皮包就叫做想要。就像大學裡的課”需要”是不管你想不想要,它就是必修學分,”想要”當然就是選修學分囉!。

子女教育規劃的籌措


如果說開啟子女的財商是給子女一份無形的寶貴資產,那麼籌措子女教育基金就是具體的「最甜蜜的負擔」。古代〝孟母三遷〞為的是希望子女在好的環境成長,而現在的父母做的也不僅只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多數還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點上〞,為此也鼓勵孩子多方學習、提早學習。這樣的作法是一種愛孩子的心意,對父母親的經濟承擔能力而言卻是一大考驗。因此,在面對未來的一些不確定性,身為父母親能做的就是讓子女的教育計畫落實,一方面符合自己對小孩栽培的心意,另依方面也能承擔的起這個甜蜜的負荷。因此我們所能做有把握的事就叫〝計畫〞。天下父母心,在孩子需要父母的全力支援時給孩子需要的準備,那麼心中必定不會有所遺憾。而〝計畫〞則是在經濟上提供孩子無慮的求學道路最佳的方法。

教育金相對於其他的理財目標而言有下列三個特點:

1.費用發生的時間沒得商量:小孩的成長不等人,隨著年紀的成長,教育費用一定會發生。

2.學費成長率通常是高於薪資成長率及通貨膨脹率。教育金準備期與自己的退休金準備期高度重疊。

3.變數多,從寬準備:子女的升學不能完全的掌控,因緣際會下可能無法盡如人意的進入自己想唸的教育機構,因此會需要多一點準備因應。

因此我們更需好好的談一談子女教育規劃

1.教育計畫的確認:

子女教育規劃通常指的是子女大學以上的教育,如:在台灣唸亦或者是出國唸書,私立或公立費用大不同,甚至攻讀博士等等都需先確認計畫,因為這樣才能確定父母親該準備多少教育金。另外,現在的家庭多為雙薪家庭,通常會將小孩送入幼兒園或者請保母托育,再加上父母親都希望小孩贏在起跑點上而竭盡所能的提供小孩優質的教育環境及機會或學習才藝等等,在學齡前就已開始有較高的教育支出。這些皆需要納入考量。目標及金額都確定了才有辦法讓子女教育計畫不受短期突發狀況而中斷。

2.金額的確認:

教育學費有一定的標準,只要再加上適當的學費成長率就能輕鬆的計算出貼切未來的教育支出。

3.越早開始準備越好:

”時間+複利” 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大家往往只記得”時間+通貨膨脹”造成的貨幣貶值,而忘了”時間+複利”在有計劃的執行下也會是子女教育規劃的最大助力。

4.專款專用

既然是子女一定會用到的資金,最好的方法是將子女教育基金獨立出來。確保不受到突發狀況的影響

5.慎選理財工具

請謹慎挑選適合的商品,希望在每一筆需要的教育支出發生時都能順利產生,減輕父母親心中這最甜蜜的負擔。

(本文刊載於98年3月台電公司同心園地雙月刊)

作者:王麗文 為臺灣第二屆CFP